我国研发出全球首个“数字面罩”

数字时代 应用来源:中国青年网评论714字数 1145阅读3分49秒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黄心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在去除患者身份信息同时,保留用于患者诊断的特征,创新性解决了患者眼面部的个人敏感信息保护和基于眼部图像的疾病诊断需求的矛盾。记者9月16日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获悉,该中心研发出全球首个“Digital Mask(数字面罩)”。研究成果于9月15日在国际医学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Digital Mask”技术将拍下的患者脸部图像转换成3D形式,使得患者面部可自动生成一个虚拟“面罩”,只保留可以用于诊断眼疾的重要信息,实现“识病不识人”的匿名就医效果。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通过数字技术与医学技术的交叉赋能,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建立了眼病筛诊防治的智慧医疗体系,为一系列关键临床问题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围绕患者面部图像个人敏感信息保护这一科学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创新技术攻坚克难,研发出数字面罩技术。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在数字医学新时代,患者的医疗影像以及日常图像数据,均是临床研究、健康档案、远程医疗的重要信息载体。然而,医疗数据的个人敏感信息保护是行业内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介绍,很多患者对个人敏感信息数据的泄露风险存在担忧,某种程度上,这些担忧也降低了患者提供研究数据的意愿,致使数据收集的成本大大增加,给相关医疗机构及研究团队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我国研发出全球首个“数字面罩”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数字面罩”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黄心琳/摄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数字面罩通过面部三维重建,可以在保留疾病体征的同时抹去个人身份信息,且无法进行逆向工程,从而保护了身份信息的不可识别。”林浩添表示,研究表明,在六选一的识别测试中,传统的个人敏感信息保护技术的身份被识别率高,而患者在数字面罩的保护下,身份被识别率降低到27.3%。经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显示,使用数字面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因面部暴露带来的信息泄露担忧。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眼周生物识别是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中最独特的子集之一,可用于协助构建强大的生物识别认证系统。团队重点测试了最常见的四种相关眼病,涉及十多种异常行为表型,来自中山眼科中心四个专科的12名专家教授,分别对使用数字面罩和未使用数字面罩的病人进行疾病诊断,结果显示几乎完美的诊断一致性和可比的诊断准确率。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我国研发出全球首个“数字面罩”数字面罩的呈现。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供图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据悉,数字面罩研发团队主要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戴琼海院士、徐枫教授团队,联合大湾区及国内外十余家顶级科研机构共同完成本项研究。研发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包括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杨雅涵博士后、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吕军锋博士、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汪瑞昕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通过医工结合,项目带动青年人才自主培养和科研交叉创新,促进青年人才在解决重大科学问题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文章源自我知网-http://wozh.com/86.html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特别提示:阅读原文,请点击标题下的“来源:XXX(链接)”或文后“版权声明”处“本文源自XXX(链接)
数字时代
  • 版权声明 本文源自 中国青年网 整理 发表于 2022年 9月 18日 20:55:5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ozh.com/8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